產業為本 金融為器
——江蘇高投傾力為科技創業者圓夢財富神話
《科技日報》記者張曄 實習生李莎
提到分析儀器,大家腦袋里首先蹦出的關鍵詞無外乎:高科技、洋品牌、價值不菲……
去年底以來,一場白酒塑化劑風波把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再次鬧得沸沸揚揚,天瑞儀器作為國內化學分析儀器龍頭企業也進入公眾視野:因其氣相色譜儀可檢測塑化劑成分,未來有望在食品安全領域用來進行相關檢測。所以才有了證券市場上,一邊是白酒股票集體跳水,另一邊則是天瑞儀器突破上揚。
而若不是3年前,天瑞儀器遇上了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這樣的“科技財神”,恐怕公眾還很難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國內就有這樣有毒有害物質檢測“高手”。
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總裁張偉告訴記者,自2009年5月,江蘇高投與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聯合其他社會投資者,共同組建了江蘇高投中小企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投引導基金”)以來,在2年里他們投資15個高科技項目,其中,蘇州天瑞儀器、上海康達化工已經上市,南京磐能電力、華祺環保已經上報證監會,奧泰醫療正在商談并購事宜,常州蘇晶電子等其他項目也處于高速發展期。同時,他們還在國內同系列基金中創造了“四個最”:獲得支持資金額度最高、組建基金規模最大、投資組合收益最優、最先啟動引導基金回購程序。讓一批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創業中圓夢“財富神話”,發揮出良好的社會引導示范效應。
“一臺樣機”裝上了創投加速器 從“一間辦公室”到“一幢大廈”再到“一個產業園”, 被傳為佳話的“天瑞速度”再次打破紀錄: 2012年12月14日, 2臺質譜儀GC-MS6800披紅戴花,搭上前往美國的班機,這是天瑞儀器自主研發的質譜儀首次出口海外。
“質譜是檢測儀器的最高境界,興奮劑、食品安全、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檢測全要靠它,但目前國內的質譜儀幾乎全是進口的。”天瑞儀器董事長劉召貴博士說。
但是讓業界為之震驚的是,2007年才落戶江蘇昆山的天瑞儀器,短短幾年間不僅X射線熒光光譜儀已獲三個全球第一:銷售量全球第一;產品品種全球第一;核心專利技術全球第一。同時,還自主研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質譜儀并打入美國市場。
如此神話一般的發展速度,劉召貴在2009年之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他告訴記者,天瑞創辦的前十年,沒有銀行貸款,也沒有戰略投資。
為此,劉召貴很“自豪”,也很“自疚”:
自豪的是,公司沒有借助外部資金,照樣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
自疚的是,“如果換一種融資辦法,天瑞的發展肯定比現在更快,往后,我們再也不能用這種傳統方式來經營企業了。”
2009年,天瑞儀器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得到了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旗下的創投引導基金在內的3家基金的青睞,獲得6000萬元的投資。
“我們當年就投入了幾千萬元的研發費用,將研發隊伍擴大一倍多,當年年底就拿了一臺質譜儀樣機出來。”
2011年1月13日,是天瑞儀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公司的股票成功在創業板上市,不僅為企業發展募集了充裕的資金,也標志著企業品牌價值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創投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公司高速成長的背后,就有創投的一份功勞。”天瑞儀器一位科研人員如是說?!耙雱撏叮驹黾恿送獠抗蓶|,有利于公司的規范化治理;創投在企業上市等方面都有豐富經驗,等于多了一個顧問;引入品牌創投,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客戶也更有信心?!?br> 對此,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總裁張偉說,“銀行貸款,看的是企業的現在;我們創投,看的是企業的未來,包括團隊、技術和成長性等。創投就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做銀行不能做的事,讓企業創新不差錢!”
目前,集團已組建了43只基金,管理資本超過200億元,在投資的項目中,科技型中小企業近200家。所投資的企業中有超過40%得到了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支持,有35%的項目得到國家和省創新基金的支持。其中僅投資的高級人才項目就達68個,投資額10.5億元。
杠桿效應“四兩也能撥千斤” 過去,發展跟著資金走,不管科技含量,只要有賺就敢投?,F在,資金圍著科技轉,只要有創新,就有敢投錢的。這是近年來流行于江蘇科技金融界的一句順口溜,短短言語,讓人看到了一座無形的“橋”,打通了產業與資本之間的屏障。
這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誰來串起社會資本與企業創新之間的橋梁?
2009年,科技部有意在江蘇等地試點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進入科技創業投資的熱潮,但面臨最大的困惑是:即便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主場設立的專項基金人——江蘇高投中小企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獲得了全國最多的財政資金支持,也僅有5500萬元,在科技型中小企業龐大的資金需求面前無異于杯水車薪。
為此,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出資6600萬元,并吸引蘇州市滄信擔保有限等4家民營企業共同參與組建,吸引社會資本18400萬元,國家財政資金與吸引的社會資本之比達1:6。
與此同時,該基金成立后,還充分發揮國家引導基金的優勢,積極與其它創投機構合作,共同扶持初創期項目早期企業。在蘇州能健電氣有限公司,常州蘇晶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奧泰國際等企業的投資中都帶動了蘇州國發、DFJ(德豐杰)、鼎暉、建銀國際等一大批創投機構的聯合跟進投資,累計帶動了各類社會創投資本聯合投資達到7億元左右,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放大了13倍之多,吸引了一大批的創投機構共同參與到對初創期企業的扶持中來。
此外,公司對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資,不僅帶動了企業的技術創新,還對促進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四川奧泰國際是生產1.5T核磁共振產品的國內領先生產商,公司生產的1.5T的超導磁體,打破了GE、西門子等國際寡頭的壟斷,2010年11月底獲得中國SFDA整機的注冊證書,成為目前唯一實現高場MRI整機所有部件中國本地化生產的企業,奧泰的進一步壯大,帶動了高場核磁共振這一類產品的進一步廣泛應用,成為這一領域的主流產品。
2011年,科技部創投引導基金、江蘇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和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又聯合發起了規模為6.3億元的部省聯動基金——高投創新價值基金,該基金重點投資初創期和成長期早期的優質企業,民營資本超過50%,至目前投資項目5個,儲備了近15個優質項目,投資額1.6億多元,發揮出良好的社會引導示范效應。
產業為本金融為器 創業投資,從過去到現在,我們常常能聽到各式各樣的解讀:
一度,創投被視為披著神秘面紗的“天使”,這個大洋彼岸的泊來品,讓許多中國科技創業者看到成功與財富的夢想已經觸手可及;還有很多時候,資本的逐利性又讓人們把創投等私募基金看作是金融市場的“吸血鬼”,只重眼前利益。
那么,小到一家企業大到一個戰略性產業,在它們發展興衰的前世今生中,創投究竟應該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對此,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總裁張偉認為,“產業為本,金融為器,金融不能游離于產業之外,創投應當為產業與金融的對接充當橋梁和紐帶?!?br> 在科技金融體系中,創業投資是唯一的股權投資力量,不僅提供資金,還能依托專業能力對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提供針對性、貼近式增值服務。這就決定了創業投資是科技金融體系中最活躍、最有效的力量。
反之,創投如果不根植于產業發展之中,那么將徹底失去生存的土壤。以臺灣創投為例,最成功的十年實際上是抓住了臺灣IT上升的十年,順應了產業的成長周期。
張偉告訴記者,圍繞產業做投資,講究的就是一個“準”字,即對周期規律的把握。一般講有經濟周期、產業周期、產品周期和資本周期。江蘇高投就抓住周期機遇,早在行業紅火起來之前,就對生物醫藥、新能源、文化產業等進行了提前布局,組建團隊、加強行業研究,待到國家新興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出來后,自身條件已經比較成熟,自然也就獲得了經濟周期的紅利。
近三年來,江蘇高投累計考察企業4470多個,投資了113個創業企業。投資的項目中,屬于新興產業領域的超過80%。這些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2012年研發投入超過26億元,形成了105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實現凈利潤超過60億元,上繳稅金總額 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近8萬個,為國家和江蘇新興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